2025年8月13日下午19:00,永利3044noc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第二党支部于线上召开八月理论学习大会。会议由王雅琪同志主持,人资二党支部全员参与。本次理论学习会主要围绕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开放方略中汲取了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也在对十一大及其前后思想解放历程的回溯中,深刻体悟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以及科技强国战略的历史必然。这激励着我们青年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首先由会议主持人王雅琪同志对本次理论学习会的主题及学习内容进行了简单陈述。本次理论学习会的主题是八月重点理论学习内容:【第一部分:8月重点学习内容】学习习近平关于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以及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第二部分:党史回顾】深入学习党的十一大、两个凡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真理标准问题。
本次会议由林晓颖、王雅琪两位同志带领大家对会议主题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林晓颖同志传达了学习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精神号召,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制度型开放、“一带一路”成果);党史部分剖析十一大历史局限,强调真理标准讨论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解放意义,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转型的关键引领。激励党员以开放创新、实事求是的姿态担当民族复兴使命。
林晓颖同志复述:八月重点理论学习内容主题为凝聚精神伟力,擘画开放新局。本次理论学习会首先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精神传承与青年担当的重要论述。总书记以“七七事变”和“百团大战”等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为切入点,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核心作用,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展现出的不屈意志与磅礴力量。他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语重心长地寄语青年一代要“争做民族的脊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双重历史使命:一是“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强盛起来”,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二是“为全世界的和平作贡献”,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他明确指出“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并发出核心号召:“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这一论述为新时代青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指明了前进的航向。
会议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的战略思想,这构成了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核心方略之一。其战略定位明确: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其核心特征体现为深刻转型:中国正加速从传统的要素流动型开放向更高层次的制度型开放跃升,即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体系与国际通行或先进标准对接,同时实现角色转变——从全球化的被动融入者坚定迈向主动引领者,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与“脱钩断链”。其根本目标宏伟: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在实践层面,中国通过深化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准入限制持续缩减)、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十年间形成多达278项制度创新成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超140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8万列)、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一流营商环境等关键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23年新设外资企业同比激增39.7%)。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提供进博会、服贸会等国际公共产品。展望未来,开放将聚焦数字贸易与服务贸易创新、绿色低碳产业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优化区域布局,在东部沿海着力建设如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西部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并统筹开放与安全,着力增强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这“三大能力”,确保开放行稳致远。
林晓颖同志表示:党的历史回顾主题为拨乱反正启新篇,思想破冰奠宏基。本次理论学习会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回顾了党的十一大前后那段拨云见日、思想激荡的关键岁月。1977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它在组织上彻底粉碎“四人帮”后,正式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首次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大会期间,华国锋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系统部署了包括“一定要把揭批‘四人帮’进行到底”、“一定要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一定要发扬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 等在内的八项紧迫任务。叶剑英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强调了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党的性质任务、贯彻民主集中制等重要原则。邓小平同志在铿锵有力的闭幕词中,特别呼吁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包括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以及努力营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这些都为当时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注入了拨乱反正的积极力量。
然而,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限制,十一大在思想理论和根本指导方针上,未能彻底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一个明显的体现是此前(1977年2月)提出的“两个凡是” 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一方针虽然在特定背景下旨在维护权威和稳定,但在实际中却严重阻碍了思想解放的进程,助长了教条主义的盛行,禁锢了改革探索的空间,影响了拨乱反正的深度推进。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978年。一场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如春雷般爆发。这场讨论的核心在于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彻底否定了将领导人言论奉为绝对真理的僵化思维模式,旗帜鲜明地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猛烈冲击了个人崇拜的意识形态根基,使全党全社会从僵化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意义极其深远:它直接为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扫清了最大的思想障碍,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促成了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为平反冤假错案、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奠定了基础;它确立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发展逻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为后续经济体制改革(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支撑。
与这场思想破冰相呼应,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划时代论断。这一论断深刻回应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科技水平落后、国际科技竞争(如美苏冷战、日本崛起)加剧的严峻挑战,切中了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的迫切需求。它前所未有地强调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主导性作用,成为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引领下,国家推出了“863计划” 等重大科技工程,实施了“科教兴国” 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产业从“制造”向“智造” 的历史性跨越,为今天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战略基石。这段历史深刻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崇尚科学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法宝。
会议成员高紫涵发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让我豁然开朗。从‘要素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升级,正是中国从‘跟跑’转向‘领跑’的关键一跃。中欧班列8万列的钢铁驼队、外资企业39.7%的增速,无不印证‘开放带来进步’的真理。作为人力专业员工,我深刻意识到:未来要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成为精通国际规则、助力人才流动的桥梁,这正是我们响应‘主动引领全球化’的切入口!”
会议成员张琪发言:“党史回顾部分带给我灵魂震颤。十一大虽终结‘文革’却留思想遗憾,恰印证‘两个凡是’的沉痛教训——当教条禁锢头脑,历史车轮必然停滞。而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如破晓曙光,用‘实践’二字劈开迷雾。这警示我们:青年党员必须永葆‘实事求是’锋芒!今日学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激励我将专业能力注入‘智造中国’浪潮,拒绝空谈,以实干回应邓小平同志30多年前的远见。”
会议成员王贤谈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此刻读来仍振聋发聩!当年863计划点燃科技星火,而今我们站在AI与绿色革命前沿,更需传承这份远见。从人力数字化到低碳产业变革,专业知识正成为新时代的‘生产力引擎’。我深感:唯有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开放创新的真本领——比如研究‘数字贸易人才培育’、探索‘西部陆海新通道’就业机遇,才算真正践行‘科教兴国’的历史接力!”
会议成员郭晨分享:总书记‘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号召,如洪钟大吕激荡我心。抗战历史昭示,唯有挺立为‘民族脊梁’,方能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作为青年党员,我们不仅要铭记先烈‘14年浴血’的牺牲,更需将这份精神转化为强国行动——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于开放大局中敢为人先。正如自贸区278项创新成果所示,每一份‘中国方案’的诞生,都是我们对‘光荣自豪’四字最铿锵的践行!”
最后,党支部书记王雅琪就此次次理论学习会进行了总结。王雅琪同志强调:本次学习贯通历史纵深与时代使命,聚焦三大核心维度。习近平总书记以“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的壮烈史诗为鉴,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担当与人民“14年浴血牺牲”的意志,号召青年“争做民族的脊梁”,肩负“把国家建得强盛起来”的复兴重任与“为世界和平作贡献”的大国担当。在开放战略层面,“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彰显远见卓识,锚定“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规律,加速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中国从全球化“被动融入者”向“主动引领者”转型。自贸试验区十年锻造278项制度创新、“一带一路”联结140余国、中欧班列驰骋超8万列、2023年外资企业激增39.7%等实绩,印证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未来将深耕数字贸易与绿色低碳合作,布局东部自贸港与中西部陆海新通道,统筹竞争、监管、风控三大能力筑牢安全根基。党史回溯以十一大为镜,既见其宣告“文革”终结之功,亦反思“两个凡是”桎梏思想之痛;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实践是唯一标准”冲破教条迷雾,奠定改革开放思想基石;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催生“863计划”与“科教兴国”战略,铺就中国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之路。会议激励全体党员以抗战脊梁精神铸魂、以开放全球视野拓局、以真理思想锋芒破障、以科技创新浪潮赋能,争当民族复兴先锋力量。
就此,本次理论学习会议圆满结束。